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4节(1 / 2)





  所谓上行下效,晋安帝嗜好音律,他在位十二年,国境之中以音律为上品,原本地位卑贱的乐师受到仅次于士人的尊崇,民间百姓都以学习音律为荣,留下无数优秀乐章,晋英帝好诗,他当权期间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才子,一朝诗作能成百万集,姬越让官员被动好学,学风自士人阶层一路吹至各地乡镇,同样取得了极佳的效果。

  劝学令传至北山郡,北山郡守许霁第一时间组织手底下大小官员一同来立个章程,他身边的官员大多敬佩他的德行,少有怠惰的,作为边郡,有赖于许霁多年来的用心经营,北山郡的百姓生活富足,对北山郡有极大的归属感,许霁将劝学令推行至各县各村,还巧妙地将官学中的孩童和他们的父母联系起来,以孩童反教父母的形式,寓教于乐,取得了很大成功。

  北山郡官学分为十二学堂,学子两千多人,其中女学生有两百多名,这数目不算少了,这也得益于许霁本身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官学,放在其他郡县,不少郡守对外努力招收女学生满足朝廷发下来的名额底限,转过脸来却约束族中少女“不得做出有违家风之事,坑害全族女子清誉”,哪还会有什么好效果。

  素娘背着书包进了学堂,还没到上课的时候,瘦了一圈的小胖子坐在座位上愁眉苦脸,素娘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对小胖子挤挤眼睛,“一看你这样子,我都不用看课表,今日可是有骑射课?”

  小胖子周原抬起无神的眼睛,说道:“我真傻,真的,我单知道逃了剑术课,忘记今天要上骑射课,我今天还穿了开档的裤子。”

  素娘穿的是胡服,此时笑得就更开心了,一屁股坐下,却忽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,急忙道:“你先坐着,我回家一趟,我姐姐今天穿的是裙子……”

  话还没说完,柔娘就走了进来。

  她近来学会了描妆,在一众素面朝天的学生之中还是颇为显眼的,素娘连忙说道:“今天有骑射课!”

  柔娘愣了愣,摇摇头说道:“那我就不上了。”

  素娘啊了一声,有些失望,她是骑射的好手……好吧,只有骑马还不错,射基本是射不到靶子上的,但她觉得自己能和姐姐一组,教她骑马了。

  没过多久,学堂里坐满了学子,先生来上了一堂早读,就让学里穿着裙子的女郎去后堂换衣裳,官学制服有两种样式,一套学裙,一套胡服,一季四套免费发放,基本上都是有一套留在学里的,其他人都去换衣服了,柔娘却坐着不动,学里的老先生有些歉意地看了看她,说道:“许大娘子还是去换了吧,今日郡守来视学,点名要看骑射课程,现在几位学老正陪同在校场。”

  以往柔娘是不上骑射课的,一开始还找点理由,后来连理由都不找了。

  柔娘的脸稍稍有些发白,素娘的脸上也露出不妙的神情,许霁是不许两个女儿描妆的,他认为描妆之后必然会得寸进尺,再要金银钗环点缀,金银钗环之后就是华服锦车,他不惯这个毛病。

  一番折腾之后,柔娘去卸了脸上的妆,换上了胡服,走到校场的时候,已经有两个其他学堂的人集合了,一众少年之中,二三十名女学生尤为显眼,其中还有几名明显超过年岁的,放在其他郡就很明显了,但在北山郡,许霁严厉封锁风声,只说这些超出年岁的女郎乃是军烈之后,如有造谣生事,必定严惩。

  许霁和几名学老站在一处,还有几名优秀学生陪同,五名学子之中还夹杂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女,柔娘认得出来,那是官学里成绩最优异的王六娘。

  学里有不少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看向那几名学子。

  柔娘下意识地拿自己和王六娘对比了一下,失望地发觉自己除了容貌家世,没有能比得过她的地方,爱慕王六娘的人都比她的多得多。

  素娘想得就少了一点,她第一次发觉站在父亲身边也是一项荣宠,那个位置看上去真风光啊!

  可要让她厚着脸皮凑过去,她是不敢的,她比谁都了解自家父亲,她要真这么做了,没准就得在所有同学面前丢个脸了。

  正想着,柔娘的衣襟动了,她竟然想朝着那边走过去,素娘吓了一跳,连忙死死拉住她的胳膊,急忙忙说道:“别去!姐姐,你看阿爹在瞪我们了!”

  许霁的眼神比素娘的提醒要早,一个瞪视的眼神就让柔娘呆呆地站在原地,不敢动弹了。

  几名学老之外,陪同许霁的还有两个属官,其中一个胖乎乎的属官正是素娘同桌周原的父亲周臻,这番眼神变故他是没有察觉到的,还在继续先前的话题,呵呵笑着说道:“……我家小子的心思我再清楚不过了,上官如果应允,婚事备上二三年,绝不耽搁令爱的前程,就算成了婚,我们家也是女人做主,到时候夫妻同朝,更是美事,上官意下如何啊?”

  许霁刚才分了神,没注意周臻说的是谁,回过神来,眼神复杂道:“大娘的心思哪里在学上,她是一日比一日恨我了,我等问过她,她要是愿意,就让她嫁了吧。”

  周臻愣了一下,笑道:“上官误会了,我家小子看中的是二娘子啊,他和二娘子从小认识,虽然打打闹闹,但自有一股默契,也是良缘,大娘子温柔贤淑,学里有不少人爱慕,多的是比我家小胖子优秀的男儿爱慕哪。”

  许霁反应过来,知道自己是为长女花去太多心神了,但涉及到二女,他想了想,说道:“这也须得问过二娘,她若愿意,这婚事我就应下。”

  周臻连忙对着许霁一礼,胖脸上满是看亲家的笑容。

  第73章 乌孙的降书

  除去江南六郡, 学风最盛的地方要属齐鲁,圣人故地自有文风,本就是书院遍地, 如今多了个官学, 因为人数限制,反倒经常出现书院子弟歧视官学学子的情况, 针对这种学风, 齐鲁等地的几名郡守联合起来上书,请求国子监考核时能够不拘官学,给书院子弟一个机会。

  这在以前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,但今时不同往日了,鲁地士族几乎被推平,齐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, 第二次整顿士族时又折损许多家族,书院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寒门出身, 一般情况下很难出仕为官,官学招收人数有限,不代表没能进入官学的学子质量就低,姬越索性把这种情况和她先前思考过的科举一事糅合起来, 列了一个新章程。

  国子监两年一期, 对外招收千名学子,不局限于官学, 书院,而是向所有人开放, 也不限制年龄, 这无疑加大了各地官学的竞争, 但也保证了质量, 除此之外,姬越还准备设立女官司,现在只是个空头部门,等到以后考上来的女官多了,再统一起来管理,这不是要让女官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,而是方便管理。

  她准备在女官制实行之初给予一些便利和优待,但过了优待期还没办法达到她的期望水准,她也不会惯着。

  从阳春三月到酷暑炎炎,三个月的时间,西域战况十分激烈,光是每场大捷报上来的战损数字就极为惊人,但晋兵装备精良,又有大量资源补充,奴军几乎到了悍不畏死的地步,每战损一人,西域兵卒就至少战损五人,很快把几个西域大国全都拖入了战火之中。

  姬越对于这场战事准备已久,也没有任何保留的意思,战损就再补上,军粮军备源源不断,任凭西域派来的使者住满了馆驿也丝毫没有议和的心思,对她来说,只有献国投降,没有上贡和谈。

  在这样的攻势下,终于有大国扛不住,率先投了降,正是被霍去病杀了个三进三出的姑墨。

  姑墨地理位置算不得顶好,霍去病突袭之初就灭了姑墨王室,当时是姑墨一个权臣站出来统领军队御敌,没过几天自己称了王,随即就迎来了晋国大军的天降正义,如果不是乌孙等几个大国反应过来联兵来援,当月就要灭国,不料前方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对抗晋军时,补充了兵员的骠骑将军又杀了回来,这一次直接把姑墨新王的头颅挑在枪杆上,骑着快马溜遍了半个姑墨。

  姑墨人实在是遭不住了,也没有哪个臣子站出来了,商议了一阵子,直接阵前倒戈,顺便卖了乌孙一支由王子率领的强军。

  乌孙乃是西域的老大哥,实行部落制,地处天山之北,人口相当于除乌孙外数个西域大国的总和,占据西域以及草原上最肥沃的一块宝地,战兵三万,但到了战时,论的不是战兵,而是胜兵。

  所谓胜兵,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打仗的男子人数,乌孙最鼎盛时战兵六万,胜兵十八万,威慑西域,是当之无愧的西域龙头,但到如今生存环境被晋国一步步挤压,人口也逐年减少,乌孙去年统计的胜兵人数是十万左右。

  打亡国之战,是卫青统筹布局里最坏的一种情况,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听上去很悲壮,但实际打到最后,是两方都悲壮,晋虽强盛,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。

  在这个时候,姑墨的投降等于给了其他已经被拖垮的西域大国一个讯号,姑墨投降之后不到十五天的时间里,西域对晋联盟土崩瓦解,除乌孙之外的几个大国纷纷投降,至此只剩下乌孙在负隅顽抗。

  姬越和一众臣子召开临时大朝会,采纳众家意见,准备制定对乌孙的下一步战略。

  大司马魏灼首先进言,认为乌孙本质上是部落联盟国家,国中各有势力,可以试着采取离间之计,从内部瓦解堡垒。

  司空曹操立刻反驳,乌孙国是西域霸主,一向对晋不恭,从两国相争的情况来看,他比较倾向于多耗费些人力物力,直接把乌孙灭国。

  两人辩驳来去,旁人一时竟然没办法插话,姬越听了一会儿,忽然想起了什么,看向白起。

  白起沉吟片刻,起身道:“晋与乌孙多年接壤,素有争端,但谈不上国仇,如今大将军与乌孙开战,杀敌枭首近三万,这些兵员个个有父母亲朋,这就结下了死仇,乌孙非秦人,秦人游荡在外,混血杂交,千年前的恩怨早已模糊,乌孙的血仇却近在眼前,陛下如想长治久安,必要斩草除根,杀尽乌孙最后一滴血。”

  他言语间不带丝毫杀意,但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语句,却字字句句杀气逼人。

  曹操和魏灼同时看向白起,一众朝臣也不由得后退半步,只觉寒意森森,漫上脊背。